肠易激综合征
【特色病案】 2022-07-11
分享到

肠易激综合征

 

陈某,女,56岁。2012年3月12日就诊。

胃脘部及腹部胀痛1年余,复发半月。

病史,1年余前起出现胃脘部及腹部胀痛嗳气,时恶心欲呕,纳食不香,少寐,大便两天一次,不结,小便正常。月经已断7年。査:舌质淡紫,苔薄黄,脉细弦;既往诊断考虑肠易激综合征。

诊断:西医诊断:肠易激综合征。

中医诊断:胃痛 证属肝胃不和,湿热内盛

治法:肝和胃,活血化瘀

方药:柴芍六君汤加减

党参15g,茯苓10g,浙贝母10g,砂8g,柴胡10g,白芍10g,谷芽10g,瓦楞子15g,陈皮8g,蒲公英20g,百合10g,神曲(包)10g,竹茹10g,白术7g,枳实8g。7剂,每日1剂,早晚2次分服

2012年3月23日:服药期间症状稍好转,停药后症状又起。大便仍两天一次,腹痛则欲大便,便后痛减。查:舌质淡紫,苔薄白,脉细弦予以上方合香连丸加穿山甲化裁。茯苓15g,法半夏10g,陈皮10g,砂仁8g,蒲公英15g,15g,柴胡10g,白芍10g,木香7g,黄连3g,延胡索10g,煅牡蛎15g,瓦楞子20g,浙贝母12g,三七粉4g(冲),穿山甲3g,百合15g,麦芽15g,厚朴15g,甘草5g。7剂。 

2012年4月6日:服上方后白天腹痛好转,晚上仍痛,大便每日一次,小便调。舌质淡紫,苔薄白,脉细弦上方去穿山甲、百合。处方:茯苓15g,法半夏10g,陈皮10g,砂仁8g,蒲公英15g,15g,柴胡10g,瓦楞子20g,贝母12g,三七4g(冲),白芍10g,木香7 g,黄连3g,延胡索4g,麦芽15g,厚10g,甘草5g。7剂。

按语:本病病机为肝胃不和,肠道湿热,故以柴芍六君疏肝健,合皮竹茹方意,和胃止,香连丸清肠燥湿,兼夹血,故加炮穿山甲活血化瘀通络。

 

 


是否下载
取消